區塊鏈應用的兩大分水嶺

區塊鏈的應用分為「共享資訊」與「傳遞價值」,前者大多是大公司主導,強調打造資料共享的生態系,進而提升商業模式的運作效率,例如區塊鏈產銷履歷或是海運區塊鏈聯盟;後者則是近期熱門的 Web3 應用,強調個體可以自由傳遞價值,熱門應用如 DeFi 或是 NFT。

區塊鏈的應用有什麼?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加密貨幣、DeFi、NFT 等智能合約的應用之外,其實還有其他可以觀點檢視區塊鏈的用處,也就是區塊鏈早期第一次出圈的應用:公有帳。

這篇定位是屬於基本觀念界定,我希望讓初學者可以減少學習曲線的斜率,談談我當初學習區塊鏈撞到的誤區,讓大家學習得更有架構,我發現很少有人把本文的重點講清楚。

過去其實我學習區塊鏈的過程中,常常有種說不出的怪,為什麼好像我在網路上深入研究看到的去中心化應用,跟主流媒體介紹的區塊鏈共有帳本應用不太相同?舉例來說,

  • 我過去剛接觸區塊鏈時,認為區塊鏈應用就是拿來記錄資訊,然後供需要驗證的人自行查驗,例如很常聽到的「農產品履歷上鏈確保生產流程透明」。這邊就提供隨手找到的一篇案例
  • 但是深入研究區塊鏈之後,我才發現區塊鏈的應用根本就不只是提供驗證資訊這麼簡單而已啊!例如是這幾年紅起來的「去中心化金融 DeFi」與「非同質化代幣 NFT」、「去中心化遊戲 GameFi」等等應用,強調個體可以自由地使用其產而不受制於第三方。

為什麼好像都是在講區塊鏈但好像哪裡不太一樣,其實困惑背後的原因是我把兩種應用搞混了,兩者邏輯上有根本的不同,不論是其商業模式、評估方式、參與者是誰、所需要的技術,完全都不一樣。對於想要理解區塊鏈應用的人,應該先從這個層級辨別。如果可以對此分水嶺有清楚的認知,對於學習與理解這個產業都可以看得更快。

兩種應用

開門見山,區塊鏈的應用有兩大方向,分別是:

  • 共享資訊
  • 傳遞價值

分別是利用區塊鏈的不同功能實現:

共享資訊:利用區塊鏈透明且去中心化的特性共享資訊,將資訊上傳紀錄到區塊鏈上,除了可以永久留存之外,重點是可以讓其他利害關係人直接讀取與驗證,此應用最常被應用在驗證資訊的正確性上,例如對帳核銷或是產銷履歷。

傳遞價值:智能合約的區塊鏈應用,其實就是將上傳的資訊,從一般的資料變成可以運作的程式碼,搭配具有虛擬機的區塊鏈,讓節點進行程式碼的運算,利用程式碼確保產權歸屬,實現區塊鏈上的去中心化應用 Dapp,現在大多數應用與代幣,皆是在此領域上應用的展現。例如去中心化金融 DeFi 或是 NFT 製作與發行。

以下分別詳加說明並舉例。

區塊鏈「共享資訊」應用

很多圈外的人,使用區塊鏈的第一個嘗試,就是將區塊鏈取代原本的資料庫,嘗試增加其商業模式的運作效率,這邊提供幾個例子,可以更有感覺:

基本上,這是大多數圈外的公司對於區塊鏈應用的刻板印象,認為「區塊鏈是一種資料庫,因此區塊鏈的用途就是拿來記錄資訊。」也就看到目前大多數圈外使用區塊鏈技術,用在打造一個可信的資料來源,藉此放大原有商業模式的效能。

  • 販賣機利用區塊鏈,取得可以信任的身分資料,驗證購買者是否成年。藉提升販賣機可以販售的品項 (酒),改變原有販賣機商業模式的行業規則。
  • 農產品履歷結合區塊鏈,讓消費者取得可以信任的生產過程資料,增加消費者對於產品的信賴,藉此提升農產品履歷商業模式的運作效率與價值。
  • 證照證書資料上傳至區塊鏈,人資核對資料時取得可以信任的證書資訊,減少審核資料正確性的繁瑣流程與時間消耗,藉此提升工作效率。

致命缺陷

利用共享資訊的區塊鏈應用,有個致命的硬傷,那就是如果源頭輸入的資訊就是錯誤的,那豈不是沒有意義?舉例來說,如果產銷履歷輸入的資訊一開始就是造假的,那麼區塊鏈上的資訊其實就沒有驗證的效果。因為源頭就出錯,不管怎麼確保資訊沒有被偷偷修改問題還是存在,這就是圈內人常說的「垃圾進,垃圾出」。

雖然出現許多機制想要更去信任地解決這個問題,例如特定功能的預言機或是確保直接上傳數據的硬體設施,或是使用改變系統的方式提供誘因,但如同我在〈區塊鏈終究無法去中心化〉談到的,區塊鏈並不是萬能的,最終還是要一定程度上相信參與者,在這個例子就是得信任上游輸入資訊的合作業者。

因此,其實很多人並不是那麼看好把區塊鏈拿來做為資料庫單純共享資訊使用,既然有使用區塊鏈技術跟沒用一樣,那為什麼不使用效率高得多的中心化資料庫就好。為什麼還需要使用區塊鏈技術共享資訊?

因為,在某些商業環境中,大家沒有共同可以信任的人。

什麼場景適用

什麼場景適用區塊鏈作為共享資料庫傳遞資訊?當環境中本來沒有領導者的時候就很適合,有兩種情況會導致環境中沒有領導者:

  • 大家都想要當領導者:雖然各自打著算盤,但是因為自己能力有限,各勢力都不夠大,不夠撐起一片天,市場沒有壟斷的龍頭出現。
  • 大家沒有一個領導者:各可能出自於其原因導致市場碎片化,可能市場太大例如國際貿易,或是市場分群明顯例如服飾。

當環境中沒有領導者,那就不容易決定建立一個中心化資料庫要放在誰哪,最後就不了了之。此時去中心化的區塊鏈就可以派上用場,可以確保所有參與者的資料庫都是相同的,就算沒有領導者也可以信任對方與對方合作。

區塊鏈傳遞資訊應用:適合用在原本就沒有中心的環境。

但還是有前述垃圾進垃圾出的風險,因此通常這類型實際上有在運作的商業模式,其參與者都是需要經過審核的,確保自己的信譽與輸入的資料是連動的。

基本上所有跟資料庫有關係的產業,都可以嘗試使用區塊鏈的儲存資訊。但不一定所有產業都適合利用區塊鏈取代傳統中心化資料庫,取決於其商業模式。像是上述的自動販賣機案例,其實以商業模式來說,並不需要使用區塊鏈技術也可以做到同樣的事情,因為輸入者就是單一廠商的使用者資料,難道這間自動販賣機廠商內的員工互相不信任嗎?

案例

舉個例子,國泰金控日前推出了一個新服務 — 環球貿易共享區塊鏈平台

海運因為全球的市場太大了,出現了大家沒有一個領導者的現象,貨物交易或是進出口時,需要核對貨物的文件資料,因為各家業者方式各不相同,資料繁雜難追蹤,且不是只有還運業者,還牽扯到港口、經銷商、銀行等其他利害關係人,因此海運實際上核對與交易成本高。

國泰因此打造了一條聯盟區塊鏈,只要經過審核的廠商都可以讀寫資料並運行節點,例如已簽屬合作意向書的銀行與海運業者,當有海運的資料產生時,聯盟內的業者會將資料輸入進區塊鏈上,這樣其他在聯盟內的業者都可以直接對照資料是否正確,進而提升作用效率。

但仍然要注意輸入的源頭是否正確,例如某貨櫃明明應有 100 個產品,他就是輸入 50 個,並把 50 個產品偷走,這樣區塊鏈也就不了,單看資料無法知道問題在哪。因此這條區塊鏈採取的是可制的聯盟鏈,而非一般的公鏈。

關鍵指標

因此,評估一項傳遞資訊應用到底會不會成功的指標,最重要的就是回到商業模式,如果商業模式原本就已經有中心存在,那麼該專案使用區塊鏈共享資訊的應用高機率會失敗,因為根本沒有意義。

且還要注意該商業模式的環境是否會碎片化嚴重到連組織一個公有帳本的能力都做不到,例如上述例子中,國泰在計畫串接國外兩大區塊鏈航運聯盟 — GSBN 與 TradeLens,期望可以有效提升國外航運業者的加入意願,如果沒有這兩大航運聯盟存在,市場是極為破碎的,國泰的環球貿易共享區塊鏈平台短時間內其實並不容易有成果甚至大機率會失敗。

傳遞資訊區塊鏈應用關鍵指標:原商業模式的環境不能太中心化也不可太碎片。

評估的第二個指標是促進者的地位。這就是需要建構生態系才做得起來的生意,否則無法將其他利害關係人拉攏至同一陣線,也因此這類型的區塊鏈應用,大多數都是大公司主導,大公司才有能力促使這類型的行動。

其次才是看資料的安全性與資料輸入的正確性,這兩個變數也很重要,前者確保資料不可被修改,後者則是看該朱案如何解決輸入源頭錯誤的問題。

區塊鏈「傳遞價值」應用

另一個區塊鏈的應用是傳遞價值,同樣,先看例子比較好理解:

上述這些產品或是服務,共同點都是參與者需要使用加密錢包,與智能合約互動

  • 參與者需要用代幣與智能合約互動購買貓咪,或是利用貓咪與智能合約互動,進行販賣、出租或是繁衍新的貓咪。
  • 交易者需要使用錢包內的代幣去與 Uniswap 的智能合約互動,進而交易代幣。
  • 參與者需要有個錢包來購買鞋子參與慢跑遊戲。

錢包代表參與者的所有權,而智能合約代表去中心化運作。綜合起來其實就是讓個體可以自由控制價值運作的環境,換句話說,讓個體可以「自由傳遞價值」的應用都算在這個領域。也就是現在大家最常聽到的熱門字眼 — Web3。

此時區塊鏈上記錄的不只是資訊,而是貨真價實錢與資產。不論是加密貨幣或是 NFT,不論是 USDT 或是 CryptoKitties,其實都是利用區塊鏈確定個體產權的應用。

常見應用

我大部分的文章其實都是在講這個部分的應用,未來也會是。因為如同我在〈Web3 使我們變得更加聰穎〉文中所談到的,Web3 加速了價值傳遞的速度,去中心化使個體對於價值流動接觸更直接、可組合性使價值連動更加緊密、加密貨幣使價值流動更加方便,代表對於個體來說,世界變得更加複雜且具有挑戰性,創新與創業的機會比比皆是,是個體展現思考最有趣的場域,一切都是那麼的有趣。

看看這幾年產生多少酷東西,創新的速度有多快:

  • 金融 / DeFi
    • 貨幣 / 穩定幣
    • 交易中心 / DEX、AMM
    • 借貸 / 去中心化借貸
    • 衍生品 / 去中心化衍生品
  • 遊戲 / Web3 Game
  • 組織 / DAO
  • 身分 / 去中心化身分
  • 藝術 / 藝術 NFT
  • 社交 / 去中心化社交應用
  • 虛擬世界 / 元宇宙
  • Web3 原生創新 / NFT
    • NFT 專案
    • NFT 交易所
  • Web3 原生創新 / IDO

還有許多印用沒有列出來,不過可以看到,上述共同點都是參與者需要持有一個錢包,然後與上述這個「智能合約」或者說是去中心化應用 Dapp 進行互動。

當然並不是每一樣都已經發展成熟,甚至可以說,其實上述很多應用根本還在摸索期,到底以後會不會成真還不好說,但是我們確實可以看到許多創意在其中,創新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傳播速度也是。這歸功於區塊鏈自由傳遞價值的功能,沒有區塊鏈與虛擬機運行智能合約,創新的速度與多樣性不會那麼顯著。

同樣有致命傷

關於區塊鏈傳遞價值的應用也有明顯的缺陷,可以注意到上述目前主流的應用其實都脫離不太了區塊鏈系統中,例如 Uniswap 目前沒有辦法交易現實世界的基礎資產,包含黃金或是原物料,又例如房地產無法直接用 NFT 完全代表,現實世界的價值與虛擬價值中間有一道明顯的牆。

主要原因是因為智能合約需要建立在去中心化的系統上,而目前去中心化的系統大部分都是以區塊鏈來運行的。

區塊鏈傳遞價值的商業模式目前使用場景還是很受限

因為這道牆,使得現階段區塊鏈傳遞價值的應用受到限制,只能在區塊鏈或是其他去中心化系統之間傳遞價值,無法輕易跨出,否則就是所需的成本效益不符。因此,現階段看到的應用大多是聚焦在 NFT、加密貨幣、DeFi 等。

或許未來可以看到更多應用,但創新的速度會暫時慢下來,因為絕對會受限於智能合約與外部系統的連接橋 — 預言機的發展。

關鍵指標

關於傳遞價值的區塊鏈應用評估方式,其實不同的子領域差異很大無法有統一標準,上述每個子領域都有極大的產品思維差異。舉例來說, DEX 的的核心指標其實就是 TVL 與交易量,而這兩個指標會受到去中心化、安全性、效率、服務、收益;Web3 Game 的核心指標是玩家數,影響此指標的因素主要是遊戲到底多好玩,有沒有去中心化其實就不是很重要的指標。

可以參考:

因此,需要更別去思考該賽道的產品思維與指標個是什麼,沒有捷徑,這也是 Web3 思維原本的核心理念,將重要的關鍵知識傳達給沒有時間逐一研究的人,因此,趕緊訂閱電子報起來吧。

結論

總結來說,兩種應用其實有各自的應用場景,企業間目前大多數是使用區塊鏈共享資訊的功能,而自由傳遞價值則是強調個體可以擁有自由,因此離你我是比較近的。

區塊鏈的應用有兩種主流:

  • 傳遞資訊:為原本就沒有中心的結構中提升效率的商業模式
  • 傳遞價值:使個體可以自由傳遞價值

將事物歸類,其實是學習與思考的第一步。將一個新的項目分類對,於理解一個項目的核心業務與評估發展潛力都會比較有方向可以著力。

當下次看到新的應用時,嘗試歸類。其實有個簡單的分辨方式,當看到某條新聞時 (通常是圈外的媒體),如果看到的都是很多大公司的聯盟,或是看到很多大公司的高層站在一起拍一張比讚的照片,那通常就是「區塊鏈傳遞資訊」的應用;如果看到新聞 (通常是圈內的媒體) 說有什麼代幣獎勵機制、或是連接錢包的前端頁面連結出現,那八九不離十,就是「區塊鏈傳遞價值」的應用。

食安區塊練聯盟照片
食安區塊鏈鏈盟照片

當自己有能分辨後,就是獨立思考的第一步,而不是隨著新聞噱頭與新科技一股腦的認同或是反對。

持續思考,呵護熱情,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