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包被視為區塊鏈服務的入口網站,如同 Web2 的信箱服務商業潛力龐大,競爭者從傳統的 MyEtherWallet、Metamask 到 Argent、Blocto,現在許多一線交易所也想要分一杯羹,包含 Binance、Coinbase、OKX 甚至去中心化交易所 Uniswap 都推出自家加密錢包的服務,可見這個領域的潛力十足。
Metamask 這個產品相信大家很熟悉,因為這個錢包已經可以說是任何想要踏進區塊鏈應用領域的人,必備的工具。如此成功的產品與市占率,光是內建的兌幣功能就已經為其母公司 ConsenSys 帶來超過 260 億美元的交易額 (收益約 2 億美元)。

雖然幾乎產業界每個人都使用過,但不知大家是否有想過這個產品當初是怎麼成功的嗎?以及 Metamask 是否能維持其優勢,而不被眾多競爭者打敗?本文將會以短期成功要素與長期維持優勢的關鍵來分析。
Metamask 是什麼
這就要說說 Metamask 當初的故事了,其早早成立於 2016 年,當時 Ethereum 才經歷 The DAO 事件沒有多久,ETH 價錢差不多 10 美元左右的年代。Metamask 鎖定 Ethereum 生態專注經營,並且有遠見地尋求 ConsenSys 協助,壯大其發展量能。
期間推出許多新客戶端與功能,包含更多瀏覽器的外掛程式、IOS 與 Ardoird 的移動客戶端、兌幣功能、ˋ直接買幣等功能,都逐步將 Metamask 的功能完整化。
Metamask 現階段主要功能亮點:
- 轉帳
- 簽名
- 買幣
- 兌幣
但其實真的也就差不多這幾個主要功能,到底憑什麼讓 Metamask 脫穎而出?
Metamask 初期為什麼成功
2016 年連區塊鏈錢包的概念都還不明確,Metamask 就已經進入市場,可見其先行者優勢。
因此大多服務與 dapp 支援的錢包都是以 Metamask 為主,幾乎每個 Dapp 都要求用戶在使用其服務前下載 Metamask,且大多數冷錢包,包含 Ledger 與 Trezor,都有支援 Metamask,增加其網路效應。以上種種使其保持領導地位。
Metamask 初期成功最大的關鍵是先行者優勢,但除了這點,其實還有許多關鍵因素使之在熊市中存活下來,先講結論:
- 介面簡單直覺
- 專注於 Ethereum 生態
- 開源與安全性
- 發展資源穩定
搭配兩項時空背景,將早期的 Metamask 成功推向大眾的視野中,分別是:
- ICO 熱潮
- DeFi 流動性挖礦熱潮
產品設計:介面簡單直覺
從安裝到完成設定,以當時的環境來說 Metamask 算是相當親民的,瀏覽器外掛安裝容易。後來也逐步推出手機版本,增加其使用方便性。
Metamask 利用外掛的方式,作為傳統瀏覽器與區塊鏈的橋樑,使得用戶更容易地使用鏈上服務。
當初我剛進來這領域時,在查找錢包出現許多選項,Metamask 的介面直接吸引到我,給我的感覺就是非常直觀「很簡單理解我有什麼代幣」,對於剛進來的新手有很多概念都不清楚,至少這個親切的圖形介面給了我一個清晰的出發點。相較其他錢包的那種嚴肅無聊的感覺,光是看到那個狐狸就讓我覺得事情沒那麼複雜。

對於初學者,使用者體驗非常重要,流程順暢程度與介面直觀會直接影響新手的使用意願,新加入的人只想要一個簡單理解的東西,區塊鏈與其他新技術已經夠難了,不要連錢包都要認知革命一次。
新手使用加密服務最在意介面,是否好理解、好使用。
沒有太多功能有時候反倒是好處,因為新手也不需要那麼多功能。我當初只是想要搞懂區塊鏈的原理,真的不需要太多花俏的東西。
產品定位:以太坊錢包定位
除了 Metamask 早期進入市場的優勢之外,真正讓這個優勢發光的關鍵來自於其定位— 瞄準 Ethereum 生態專注經營,這為 Metamask 帶來兩次成長的機會:
- ICO 熱潮
- DeFi 流動性挖礦熱潮
時空背景:ICO 熱潮
Ethereum 因為當時的 ICO 熱潮,在 2017 與 2018 年間有大幅度的成長,早就準備好的 Metamask 順勢浮上檯面,成為焦點下的明星服務,各種代幣的發行與機會使得人們更大規模的採用了加密錢包。

時空背景:DeFi 流動性挖礦熱潮
2020 年 6 月 Compound 推出 COMP 與流動性挖礦,才真正點燃了 DeFi 的火種,帶動了 DeFi 熱潮與第三次加密市場的牛市,發生的熱點幾乎集中在 Ethereum,也因此 Metamask 再次跟著趨勢增加知名度與使用量。

可以由上圖注意到,2020 年 6 月開始到 2021 年這一年,用戶數幾乎翻倍,從 4500 萬人變成超過 8000 萬人以上。
其實 Uniswap 與 Metamask 幾乎都是在 DeFi 流動性挖礦熱潮中大幅成長的。
行銷思維:開源與安全性
另外,當初 Metamask 的程式是完全開源的符合這個領域的風格,也代表了這個錢包的安全性,現在還是有很多錢包軟體是沒有開源的,例如最近炒得沸沸揚揚的 Ledger 安全爭議。

行銷思維:發展資源穩定
受惠於母公司 ConsenSys 近期又成功募資 4.5 億美元,估值已經達 70 億美元,此金額在加密領域中募資金額數一數二。Metamask 團隊與背景受到市場信任與青睞,也讓市場相信其營運可以長期穩定發展。

小結
總結來說,到目前為止 Metamask 每一步都走得踏實穩健,清晰的產品定位與介面使其增加,開源的特徵取得加密社群的信任,跟著趨勢順勢快速成長至今。
但是現在有許多競爭者,在外覬覦加密錢包寶座的地位,Metamask 的地位,有哪些關鍵的因素需要克服才能維持其優勢?
Metamask 如何維持優勢
Metamask 短期成功來自於期早期進入市場的策略,且介面以當時的兢爭者來說非常有善。但是長期來說,現在的競爭者都是介面設計的高手,且市場環境需求逐漸改變,需要加強使用者體驗與重新定位產品策略,才可以維持其領導地位。主要有幾大關鍵要素:
- 使用者體驗
- 多鏈需求變化
- 用戶基數變化
- 錢包適用場景專業化
產品設計:使用者體驗需要加強
現在 Metamask 要維持其長期成功,代表需要迎合新用戶的需求,也就是更方便的功能與介面,這雖然不是殺手級應用,但卻已經被視為加密錢包領域的顯學了。
雖然上面才說 Metamask 介面簡潔,但那是相對來說,且隨著市場逐漸成熟,若要面對更大眾的採用規模,目前的介面與使用流程其實非常不方便。假設一個新加入的人想要使用鏈上的借貸平台 AAVE 的服務,那麼它至少要經過:
- 下載錢包
- 備份私鑰
- 註冊交易所與 KYC
- 法幣入金
- 購買燃料代幣 (例如 ETH)
- 轉帳至錢包
- 使用 AAVE
這個驚人的使用者地圖困難重重,每一關都是一個門檻降低使用意願。根據 Blocto 調查資料顯示,這整個使用者流程大約會花三個小時左右,真正完成所有任務的比率只有 5%。相比之下 Web2 從註冊到使用服務大概只需要三分鐘,可見其改善空間之大。
這正是 Metamask 目前相對較缺乏的,五年前或許可以說其介面簡潔、對初學者友善,但時間拉到現在與未來,眾多競爭者提供更易懂的介面、更輕鬆的註冊流程、更符合原有 Web2 思維的產品功能,Metamask 目前在介面設計來說呈現劣勢。舉例來說:
- Argent 提供快速註冊與私鑰回復功能,減少用戶備份私鑰門檻,並降低資產遺失風險,提高使用者體驗。
- Blocto 提供點數支援所有公鏈的手續費支付,對於用戶來說不再需要針對個別公鏈額外購買代幣,非常方便。另外其提供無感的自動換鏈功能,讓用戶可以更專注在服務上而非技術問題。
相對來看,Metamask 則需要用戶備份私鑰,若想要換鏈,甚至需要手動輸入區塊鏈 RPC 資訊,對於傳統用戶是有許多不便的設計。
產品定位:多鏈需求變化
以產品定位來說,Metamask 專注在 Ethereum 生態的策略逐漸失效。Ethereum 的市占比例逐年降低,許多分析人員也認同未來是多鏈合作的時代,此現象對於僅支援 EVM 公鏈的 Metamask 來說相對不利,用戶會考量其目的使用其他錢包,例如支援 Solana 的 Phantom 或是主打 Layer2 的 Argent,或是其他支援全鏈的錢包。

現在早已不是 Ethereum 市占超過 95% 的時代了,隨著不同的使用場景與需求出現,特定的新興公鏈仍然是個充滿需求的領域,使得 Ethereum 市占逐漸降減少,以現有的趨勢來看,多鏈生態正在發生。因此,Metamask 在在逐漸失去其他公鏈市場的份額,代表若哪天 Ethereum 優勢不再,將會嚴重影響到 Metamask 的發展。
我認為在資源豐富的背景下,Metamask 開發團隊可以盡可能多嘗試不同的策略,多鏈就是一個很值得測試的市場。
產品定位:用戶基數變化
Metamask 的網路效應是強而有利的優勢,短時間內確實難以動搖。但其用戶組成大多數以開發人員與早期用戶為主,當未來更大基數的傳統網路使用者加入時,用戶數完全是不同等級,在比較上述功能若被其他業者超過,真正大幅用戶數的成長可能會落在其他加密錢包業者身上,將會使 Metamask 的影響力大幅減弱。
目前 Web3 使用者基數仍然偏少:
- 鏈上不重複用戶總數約 8000 萬人 (上述數據)
- Ethereum 月活躍地址約為 600 萬個
相對網路使用人數 54 億人來說,區塊鏈用戶仍是很小的數字,代表 Metamask 網路效應護城河仍有很大的機會被後進者推翻。因此要網路效應是 Metamask 的產品護城河,可能還太早了一點。

產品定位:錢包適用場景專業化
過去不論是 ICO 或是 DeFi 熱點,其實這些使用場景都剛好適合使用 EOA 錢包(Metamask 錢包架構) ,因為不需要多次簽名確認交易,只要幾個步驟就可以完成服務。Metamask 因此可以順勢崛起。
但是未來的下一波市場動能,是否對於加密錢包有其他要求?假設下一波熱潮是遊戲,那麼就相對更適合使用「智能合約錢包」,例如 Session Key 或是 Gnosis Safe,因為該類型錢包可以批量打包交易。
舉例來說,參與 DeFi 項目 Sushiswap 的流動性挖礦,只需要幾個步驟就可以完成;但是如果遊玩鏈上遊戲每次玩家使用道具或是打怪,可能都要與鏈上互動而頻繁簽名,將會極大降低遊戲體驗。
因此,Metamask 目前的適用場景,是否與未來的發展趨勢有重疊將會非常關鍵。這也是近期討論熱絡的 ERC-4337 關鍵,大家都在思考如何將錢包的功能與適用場景做更大的發揮與設計,若 Metamask 維持現在原有產品功能,有可能在未來遭到淘汰。
在進一步深入,以遊戲來說,還可以被細分為手機遊戲、網頁遊戲、桌機遊戲,基本上 Metamask 目前的功能僅可以提供網頁客戶端的連線,也就是目前大多 dapp 的形式,但是未來該如何切入手機應用與遊玩品質更高的電腦版遊戲,是所有加密錢包業者需要思考的問題。舉例來說,Blocto 開發了 IOS SDK、Android SDK、Unity SDK 等工具,讓未來手機應用程式或是桌機遊戲中,可以直接使用自家錢包,不限於網頁客戶端連線。
錢包未來必定出現細分。未來 Metamask 需要更清晰的市場定位,確認其最適用的場景,才能最大地優化使用流程,才是維持優勢的生存之道,絕不能只打著先行者優勢而維持現狀。
小結
Metamask 雖然更新緩慢也不斷推出新功能,包含手機應用程式客戶端、防釣魚提醒、自動偵測 NFT 等功能,但哪些才是未來用戶踏入 Web3 真正在乎的關鍵需求,將會是其是否可以維持長期優勢的決勝關鍵。
- 使用者體驗
- 多鏈需求變化
- 用戶基數變化
- 錢包適用場景專業化
結論
在 Web3 真正開始的序章,用戶數量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因此雖然佔盡了先行者優勢與成長紅利的 Metamask,若要在未來立足,無法完全仰賴既有的用戶基數,仍然需要以更清楚的產品思維去服務未來大量新受眾的需求,這其中包含了:
產品使用者體驗加強
產品的使用場景清楚定位
因此,Metamask 現在最該做的,就是加快產品疊代的速度,敏捷開發測試市場需求,期望未來可以看到該產品有大幅的發展或嘗試,不能因既有的成功放緩腳步,否則將有可能會步上 Opensea 的後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