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eb3 治理大家都會講,但是其中關鍵是什麼?
治理是 Web3 產品的一部分,但是治理總覺得離一般用戶很遠又飄渺,真的有能力、有必要去評估嗎?本文以最基礎的拆解方向「流程」為基礎,以 Web3 三大價值去「中心化、效率、安全」作為標準,讓每個人都能有系統的評估項目治理成效。
治理是 Web3 產品的一部分,但是治理總覺得離一般用戶很遠又飄渺,真的有能力、有必要去評估嗎?本文以最基礎的拆解方向「流程」為基礎,以 Web3 三大價值去「中心化、效率、安全」作為標準,讓每個人都能有系統的評估項目治理成效。
藉由 Reddit 事件思考去中心化的多面向,評估 Web3 產品的去中心化程度,應該先思考自身的目的是什麼,然後以系統運作、決策治理、資產自主權等不同角度得到自己目標答案。
去中心化有四種非常重要的用途,不論是軍隊管理、物聯網、共享經濟、Minecraft、維基百科等等,都已借助去中心化的模式將自身影響力放大,Web3 又希望藉由去中心化做到什麼事情?本文將會一一探討。
「去中心化」這個詞彙感覺已經是家喻戶曉,當人們相互高談去中心化理念的時候,大家對於去中心化的認知是否真的相同?可以從兩個基本屬性協助理解去中心化。
這幾年如火如荼的新話題 — Web3,在大眾的眼簾下不斷出現,不論是行銷、社交、遊戲、投資,都出現許多以「加密貨幣」或是「去中心化」為號召的新創公司與團隊。但是要做到自由傳遞價值的 web3 理念,這些技術與方向真的是必要的手段嗎?到底什麼是真正「滿足 Web3 市場需求的功能」與「行銷目的居多的噱頭」之差異?
Web3 世界加速了價值流動的速度,使得學習與參與的難度更高。但反過來說,卻是給思考敏捷且準備好的人一個大展身手的好機會,Web3 更讓一般人有機會感受到完整系統價值的流動,不失為一種新型態的學習。
區塊鏈只能做到技術層的去中心化,還算做得不錯。但是無法做到使用者心理層的去中心化,人們仍然需要品牌與信任,才能有效減少選擇與思考所造成的專注力消耗,去做更有意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