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以什麼角度評估一個產品的去中心化?

藉由 Reddit 事件思考去中心化的多面向,評估 Web3 產品的去中心化程度,應該先思考自身的目的是什麼,然後以系統運作、決策治理、資產自主權等不同角度得到自己目標答案。

去中心化系列文章的第三篇,今天同樣先來個小故事。近期 Reddit 表示將於 7/1 開始針對 API 調用開始收費,每使用 1000 次就用收取 0.24 美元。

過去 Reddit 官方的介面因為太難用了,所以後來有許多開發者為 Reddit 開發第三方客戶端。因此其實大多數用戶都是使用第三方的客戶端而非官方的,光是 Apollo 就有將近六成的 Reddit 用戶使用,可以說 Reddit 是依靠這些第三方客戶端撐起來的。

這次漲價使得大多數第三方客戶端無法負擔費用,因此包括 Apollo、SyncReddPlanet 等第三方的客戶端應用程式都表示將會於 6/30 前結束營運,這次的公司政策調整影響距甚。

Reddit第三方客戶端ReddPlanet結束營運
Reddit 第三方客戶端 ReddPlanet 結束營運

不論社群如何與 Reddit 官方溝通都未果,官方強硬表示將會於 7/1 執行公司政策,造成社群的強烈抗議,並組織許多抗爭活動…,後面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但我今天想談的不是 Reddit 的這些政策的正當性,而是想說明 Reddit 到底是哪裡中心化?

有人說 Reddit 生態是去中心化的,因為以去中心化的方式發展第三方應用生態,展現社群的創造力。也有人說 Reddit 是中心化的,因為後端並沒有開源。甚至還有聲音表示,Reddit 的內容來自社群共同的努力,所以 Reddit 是去中心化的。所以 Reddit 到底是怎樣?

會有這些疑問,是因為沒有想清楚要以什麼角度來思考一個產品的去中心化程度。

其實上述觀點都是對的,但如果要我以「產品系統運作」的角度來評估,我認為 Reddit 相當中心化。因為 Reddit 只有前端的去中心化,沒有做到後端的去中心化。而這跟「內容創造」的去中心化無關。

去中心化有不同的「面向」

還記得去中心化其實不是只有單一面向嗎?我們在〈文章:「你說的去中心化」是什麼?〉有提到去中心化有兩個屬性:

  • 連續性:並不是非黑即白而是相對比較
  • 多面向:一個產品要正常運作不會只有一個環節

但是到底有什麼面向,可以很好的評估產品是否真的有去中心化程度?以 Web3 產品來說,一般來說有三個關鍵的環節,是去中心化的重要指標。

Web3 產品最重要的去中心化面向

  • 運作系統:產品運作使用的系統與流程。
  • 決策治理:決策範圍與決策機制的完整度。
  • 資產自主:資產的所有權與價值。

當要評估 Web3 產品時,先思考自己的目的。來決定自己想要以什麼角度來思考。

運作系統的去中心化

運作系統取決於產品本身的類型有所不同,這裡將聚焦在 SaaS (軟體即服務)。所謂的 SaaS 就是以軟體產品為單位,讓用戶使用精簡客戶端存取與存取服務。常見的例子有 Uber、FB、Airbnb 等容易在手機上看到的應用程式。

大多數 Web3 的鏈上應用都是 SaaS (軟體即服務),代表可以用其架構來將戀上應用拆解。SaaS 的架構可以粗分為前端與後端組成。

  • 前端:用戶客戶端、介面、UIUX。
  • 後端:資料儲存、服務運作系統、智能合約。

Reddit

上述 Reddit 的例子,雖然前端確實由多方開發者去中心化的發展,但是因為 Reddit 的後端仍是由 Reddit 官方單方面掌控的,因此以整個產品來說,我們不會說 Reddit 這個產品是去中心化的。

  • 前端:去中心化,用戶可以不使用官方介面。
  • 後端:中心化,用戶使用 API 要看官方臉色。

AAVE

再舉個例子,去中心化借貸平台 Aave,過去因應美國政府政策,開發團隊單方面封鎖了部分曾與 Tornado 協議互動過的錢包地址。當時開發團隊表示他們只封鎖了前端網頁的互動權限 (讓那些地址不能使用網頁介面),後端智能合約還是可以使用,除非經過 DAO 治理修改智能合約內容。

為什麼這件事情沒有激起反彈?因為雖然以 AAVE 的官方介面是去中心化的,但還是有其他介面可以使用,就算沒有也可以馬上由社群架設一個新的,因為後端是智能合約,公開且可以自由存取。

  • 前端:中心化,不一定要使用 AAVE 官方介面。
  • 後端:去中心化,DAO 治理決定。

所以我們可以說 AAVE 協議這個產品是去中心化的。

小結

所謂系統的去中心化,就只是要確保參與者可以不受任何單一第三方影響其使用服務的權利。

運作系統的去中心化:確保擁有者組合價值時可以無受到任何單一第三方的控制與影響,可以自由地傳遞、組合價值。

當然,除了 SaaS 產品,還有許多其他產品類型,例如公鏈或是預言機,就會有其他拆解產品的角度,我們以後再談。

決策治理的去中心化

決策有兩個面向:

  • 治理範圍:產品發展、公司發展
  • 治理制度:提案討論、提案投票、提案執行

治理範圍

傳統商業界,產品發展決策通常取決於產品經理對於市場的判斷而決定,頂多就是會向用戶收及意見,但基本上用戶沒有辦法參與產品開發方向的討論。

產品發展決策的影響,會決定產品的最新功能、介面更新、收費定價、隱私權政策等。基本上受到影響最大的利害關係人就是用戶,但是用戶一般來說是無法參與這個決策過程的,就像是我常常希望 Notion 可以有統計字數的功能,但是開發團隊不想要。

除了產品的決策,還有公司的發展決策,公司的發展決策會影響到財務規劃、公司制度設定、人事變動、品牌經營、對外公關政策、企業併購等。

基本上與公司決策最相關的利害關係人是股東,傳統世界已經給予股東適當的權利了,股東可以就股權進行董事的選擇,間接影響公司決策。

因此,產品決策在 Web3 產業比受到重視,是社群期望可以變得更去中心化、更自由的環節,因為產品發展決策在 Web3 的業界中已經是產品的一環了。

治理制度

不論是為了哪種目的治理,都要注意三件事情:

  • 提案討論:論壇活躍度、正式投票前溫度測試。
  • 提案投票:鏈上投票、投票權分配。
  • 提案執行:執行效力。

治理制度如果不明確,就算有明確定義出治理範圍,也會失去意義,例如公司事後不承認決策結果。因此好的治理應該要同時界定清楚治理範圍與治理制度。

Uniswap

現在知道治理範圍與治理制度這兩個關鍵後,我們來看看 Uniswap 的治理規則,Uniswap 提案最從其治理論壇經過討論,過程中經過三個投票:

  1. temperature check:門檻 2.5 萬 UNI 參與鏈下投票。
  2. consensus check:門檻 5 萬 UNI 參與鏈下投票。
  3. 鏈上投票:提案者提交經過審核代碼後才可以投票,門檻 250 萬 UNI 參與鏈上投票。

最後的鏈上投票是自動執行的,也就是當投票在鏈上通過時,系統會自動執行程式碼,而不是再經過開發團隊的手,所以才會需要提案者事先寫好程式碼 (但如果投票失敗就浪費滿多時間了)。

由上述治理制度可以看到:

  • 提案討論:論壇活躍度高,有兩次正式投票前的民調初步投票。
  • 提案投票:鏈上投票制度正常。
  • 提案執行:執行效力高,若提案通過會自動執行。

所以我們可以說,因為滿足上述三點,Uniswap 的治理制度是去中心化的。

但是,有時候 Uniswap 開發團隊會認為某些議題是不值得或不適合討論的,會直接跳過治理。例如收購 NFT 交易所 Genie 當時就直接宣布,根本沒有經過任何社群討論。Uniswap 只在意產品發展治理而忽略公司發展治理的去中心化,Uniswap 的治理範圍是不完善的。

總結來說,Uniswap 的決策治理雖然相當去中心化,但是治理範圍有瑕疵。

資產自主權的去中心化

用戶所使用的價值交換媒介,用戶本身對此應該有絕對的控制權可以行使意志。

資產的去中心化,也就資產所有者是否對於自身資產有所有權,資本主義強調資產的去中心化而非集體共治,個體擁有資產的權利與價值不應該受到任何單方面實體的侵害。例如:

  • 用戶使用的貨幣不會受到國家機構使之貶值或是控制。
  • 資產所有人的房子不會受到任何個人的強奪。

補充:但是相對來說,資產的去中心化代表沒有其他人可以介入資產所有人的控制,當然也無法替資產所有人提供保護,因此:

  • 自己的東西借別人弄壞無法得到賠償
  • 自己的東西被偷走只能靠自己搶回來

在加密的世界,這就是「私鑰等同責任」,自己保管私鑰代表為自身資產負起責任。資產的去中心化不等於資產安全

資產的去中心化:資產的所有權與責任還給資產擁有者,確保資產所有者可對其行使自由意志。

資產的去中心化追求個體對於自身價值的自主權,資產在加密世界常見的形式是代幣。代幣的去中心化有兩個環節很關鍵:

  • 代幣所有權:除了資產所有者之外,其他控制權應該要盡可能分散讓其他任何人無法控制,確保資產的所有權。
  • 代幣分配:如果一項資產分布太集中,其實對於散戶是沒有其價值的控制權的,大戶可以很好的操作價格。又可分為代幣剛發行時與代幣後續的分布變化。

Ethereum

看看目前 ETH 持有的分布這個例子,基本上除了第一個是 POS 質押之外,剩下幾乎都是交易所或是協議,並不是個人實體所控制 (除非交易所要做亂)。

ETH分布
ETH分布

但是如果我們再把質押在 Beacon 的 ETH 放大檢視,根據 Nansen 的分析報告,質押中的 ETH 的流動性超過 64% 分布在前五大實體,包含 Lido、Coinbase、Kraken、Binance,特別是 Lido 持有 ETH 超過三成。

ETH質押分布
ETH質押分布

若 Lido 協議出現任何問題,就可能造成總數 6% (20%*30%) 的 ETH 承受風險,就這方面來說,就算是 ETH,資產自主權可能都還不夠去中心化。

  • 代幣所有權:錢包設計良好。
  • 代幣分配:Lido 協議中的代幣過度集中。

結論

產品有很多不同環節構成,包含前端與後端,在 Web3 的世界,治理決策的設計與代幣經濟其實也是產品的一環,因此在思考 Web3 產品的任何問題都應該一併討論 (例如去中心化)。

以 Web3 產品來說,衡量去中心化的重要環節有:

  • 產品系統運作:以 SaaS 產品來說可以分為前端與後端。
  • 決策治理:提案討論、提案投票、提案執行
  • 代幣自主權:代幣所有權、代幣分佈

之後,當要評估 Web3 產品時,先思考自己的目的,如果是評估該產品系統運作的去中心化程度,先確認該產品的類別,如果是 SaaS 產品就可以以前後端簡單評估;如果是評估治理去中心化程度,就要思考治理範圍與治理機制是否完整;如果是評估代幣經濟的去中心化,就要以代幣所有權與代幣分佈的角度去思考。

評估去中心化的觀點千萬種,應該反過來問自己:「我到底想要知道什麼?」會更有實際意義。

持續思考,呵護熱情,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