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平衡產品 Web2 與 Web3 的取捨?
出現許多 Web3 的創新,到底為了 Web3 而 Web3 的行銷熱點紅利?還是真正有意義地融合這個新概念強化產品競爭力?產品如何取捨 Web2 與 Web3 的比例與發展?身為開發者或是傳統 Web2 公司轉型,該如何拿捏其中的平衡?
出現許多 Web3 的創新,到底為了 Web3 而 Web3 的行銷熱點紅利?還是真正有意義地融合這個新概念強化產品競爭力?產品如何取捨 Web2 與 Web3 的比例與發展?身為開發者或是傳統 Web2 公司轉型,該如何拿捏其中的平衡?
在 Web3 領域,利害關係人與專案的關聯,比起傳統專案更加重要。因此掌握不同利害關係人的需求,並且對於利害關係人的理解越詳細,不論分析項目或是代幣經濟學的能力將可以越準確。
幾乎每個Web3項目都會發行自家的代幣,甚至有時團隊不發行代幣,反而會遭到社群的罵聲。但是大家是否有思考過,為什麼開發團隊要發行代幣徒增監管風險?發行代幣對於開發團隊有什麼好處?
代幣需求是代幣經濟學的一環,牽涉到價值的認定。價值可以分為實用性價值與意義性價值,價值種類主導著代幣乃至協議運作的機制。若可以更理解市場對於價值的共識,那麼有助提提升自身分析基本面的能力。
這幾年如火如荼的新話題 — Web3,在大眾的眼簾下不斷出現,不論是行銷、社交、遊戲、投資,都出現許多以「加密貨幣」或是「去中心化」為號召的新創公司與團隊。但是要做到自由傳遞價值的 web3 理念,這些技術與方向真的是必要的手段嗎?到底什麼是真正「滿足 Web3 市場需求的功能」與「行銷目的居多的噱頭」之差異?